來源: 中國金幣 | 作者: 北風

 

吉祥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中國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和對生活富有想像力的審美意趣。 其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既包括無形的表達(如吉祥用語),也包括有形的物象(如吉祥圖案、吉祥物等),兩者經常組合搭配,共同傳達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吉祥寓意,而吉祥文化系列金銀紀念幣便是集吉祥用語與吉祥圖案於一身的文化傳播載體和收藏禮贈產品。 該系列金銀幣自2015年發行以來,在主題詞選擇、外形規制、圖案設計、工藝運用等方面精心打磨,主動求變,與時俱進,以現代設計手法詮釋吉祥文化之精髓,受到廣大集藏者的歡迎。

 

 

中國人民銀行於2024年5月20日發行的2024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是吉祥文化系列金銀紀念幣的第十套產品。 十年獻禮,意義非凡。 該套紀念幣前衛新潮的圖案設計與多種創新工藝的組合搭配相輔相成,營造了衝擊力十足的視覺效果。

 

 

此次發行的8枚金銀幣分別對應「生辰之喜」「生兒育女」」美好愛情“”吉祥幸福“四個子主題,其中,”吉祥幸福“子主題的主題詞是”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可用來比喻圓滿美好毫無瑕疵的境界,用作紀念幣的主題詞,也能喚起集藏者對吉祥文化金銀幣“十年相伴,十年成長”的美好回憶。

 

 

“十全十美”金銀紀念幣包含一枚3克圓形金幣和一枚15克圓形銀幣。 其背面圖案設計風格含蓄內斂,構圖手法以簡馭繁,工藝組合畫龍點睛,極具想像力和藝術美。

 

適用於禮贈的貴金屬紀念幣,其核心的收藏價值體現在圖案的精美程度上。 然而,正所謂“眾口難調”,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文明對美的定義和看法都不完全一致,中國傳統文化對美的意識、美的品評傾向於具象和意象為一體的概念。 一件作品是否優秀,不但要審視其是否具有“形”的完整,“意”的體現,“象”的高度,還要考察其是否符合自然法則和倫理道德,是否“名正言順”。 因此,塑造美,其實並不容易。

 

筆者以為,「十全十美」金銀紀念幣符合嚴苛的審美標準,在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又以現代設計手法和創新工藝的結合充分展現了美學價值。

 

先來欣賞3克圓形金幣,其背面圖案主體為清代天球瓶造型特寫,構圖簡潔大方,線條流暢柔美,值得細細品味。 天球瓶又名「千秋瓶」,有象徵「千秋太平」之美好寓意,其瓶腹渾圓碩大,有如天球,極富個性。 清乾隆時期,國力昌盛,天球瓶成為宮廷大型陳設用瓷,後世往往將其與繁榮盛世相聯繫,其造型出現於圖案中,吉祥寓意不言而喻。

 

 

畫面整體設計看似簡潔樸素,瓶身圖案卻別有乾坤。 只見環排的傳統回字紋上鋪設了兩朵牡丹,彩色噴繪工藝的運用使其顏色生動鮮豔,形象栩栩如生,以金色為底,敷設紅粉色,在視覺上有種甜而不膩、時尚貴氣的感觀。 回字紋外是八朵牡丹、荷花、桃花等傳統花卉紋樣。 十朵花卉,構成“十全十美”之寓意,呼應主題。 其實花卉圖案二八相加,還寓意“二八不分離”,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指人與人之間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二”即“二十”,代表年輕人。 “八”即“八十”,代表老人,組合起來便象徵了盡享天倫之樂,其樂融融的美滿家庭。 再結合天球瓶本身的寓意,整體設計更有一種“國昌家和則萬事興”的家國情懷。

 

 

 

另外,多層次噴砂工藝的運用使瓶身與底面明顯區分開來,花瓶及其中紋樣作扁平化處理,外輪廓勾線細膩柔和,又與彩色的牡丹形成了視覺上的對比,進而營造處出立體感。 花卉紋樣採用光變鱗彩工藝勾線,在特定角度的光線折射下呈現出流光溢彩的效果。 整體風格外簡內秀,雍容大方。 光變鱗彩工藝是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近些年來運用頻率較高的先進工藝,該工藝主要通過鐳射束在模具上的光柵效果,可實現在不同環境下由光的折射而產生斑斕的色彩,是一種“隱形”的色彩。 出於設計需要,光變鱗彩工藝有時會單獨運用,有時也會與彩色噴繪工藝及其他工藝組合運用,共同營造鮮豔和富於動態變化的色彩,實現靜與動的和諧統一。

 

 

再來欣賞15克圓形銀幣,其背面圖案採用無清邊設計,圖案主體以紅色花卉組成鳳凰造型,猶如隨風起舞、裙擺飛揚的美麗佳人,揚起的鳳頭和伸展的翅膀,組合成“十”字,寓意十全十美。 鳳凰造型是立體浮雕而非平面圖像,浮雕之上運用了高精度的彩色噴繪工藝,色彩鮮豔靚麗,突出主題。 另外,幣面採用了盆形工藝,寓意家庭和諧美滿。

 

 

在2024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中,這枚銀幣的設計風格可謂天馬行空,大象無形,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中國人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浪漫想像和審美意趣。 鳳是人們心中的祥瑞之鳥,也是天下太平的象徵。 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從造型構成來看,這隻「鳳」由三朵花瓣扭結幻化而來,紅色與黃色的配色,使人聯想到炙熱的焰火,整體看來構成一種「鳳凰涅槃」的意象,最終達成“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一種提振精神的力量。

 

 

“十全十美”,既是重要的吉祥祝詞,也是歷史悠久的成語典故。 “十全”最早出自《周禮·天官塚宰·醫師》,其文曰:“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 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 “也就是說,最初”十全“代表”醫師“最高級的績效等級,是指治療十個人,十個人都能痊癒,為最佳。 “十美”則出自明末清初中國文言短篇小說集《虞初新志》,在“補張靈、崔瑩合傳”中,寧王朱宸濠為討好正德皇帝,特邀唐伯虎繪製“十美圖”,但只在宮中覓得“九美”,所以就畫了“九美圖”。 獻圖前,朱宸濠特別設宴款待唐伯虎,誰知赴宴的一位客人卻說:“十美欠一,殊屬缺陷,某願舉一人以充其數。 詰朝請持圖來獻。 “又湊得一人,遂成”十美圖“。 而在歷史現實中,較早留下“十全十美”文物證據的卻要到清代了。 宮廷洋畫師艾啟蒙和郎世寧曾繪製《十駿犬圖》和《十美圖》獻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對兩幅畫極為滿意,在賞畫時蓋上鑒賞鈐章,並將兩者合二為一,題為《十全十美》圖。

 

 

3克圓形金幣和15克圓形銀幣均以各自的藝術造型構成了“十全十美”之意象,兩者合起來便是“二十”,而整套紀念幣的發行日又是5月20日,可謂“雙喜臨門”,善於審美的集藏者,又怎會輕易錯過呢?